关西游记

京都

    我在京都的那三日太难忘却。那种印象实在太过于深刻,我每时每刻都在想着什么时候能够再去一次。如今对于那将近一个月前的经历我也只能想起来一些残影,也没有拍下很多照片。

    我格外喜欢“乌丸御池”和“稻荷”这两个地名。七号清早去爬稻荷山,六点半从酒店出发,好像是到了三条坐京阪电车去的(具体的我甚至都不记得了!)。清水寺的那一天是先坐公交还是什么的到了四条,然后从四条坐公交车到清水寺西边的二三年坂。八点钟爬到了山顶,只有几个游客,大多都是欧美人。坐在一张铁质的长椅上欣赏了很久的京都。上山时我整个的得到了净化。下山的时候似乎少了上来时候的兴致,一心想着快点下去。向左手边望去,那是我上来的路。下山时的树把阳光挡的严严实实,那一条路上的鸟居也明显变少,显得甚至有些冷清。

    对于在乌丸御池的酒店来说,无论是从地铁站走过来,还是从东边的京都市役所前的公交站走过来,只要看到了路对面的全家基本上就可以锁定酒店所在的那一条小路。酒店楼下有个松屋,进了大堂就是一股混合着餐厅和大堂香水的神奇气味。门口有一个小庭院,但也只是零零星星一点的松树,还有一盏灯。八号早晨那里堆满了雪,还是很漂亮的。

    鸭川。我一开始甚至没有丝毫在意,直到从清水寺下来到了四条通,向前河边的公交站走准备回去,我意识到,那个就是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在我的印象里出现的那一条河。去甘春堂的路上,河面上吹来的冷风穿透大脑,我已经走到河的东面,那里是一个信号灯,我们停了一下,顺便仔细看看京都的街道:风吹着店门口的帘子,摇摇晃晃的。再往前走的小路,路旁的小河两侧种满了樱花树,春天这里一定非常美吧。


    我这两天看了《古都》,才知道这个我一见钟情的城市见如此的熟悉和陌生,在2月8号早上拉开窗帘,京都已经是银装素裹,但是在那时却除了初见积雪的心情之外,什么也没有了。金阁寺飘着大雪,我也留了很多照片。平安神宫那天在大修,在那边只呆了十几分钟。旁边的小院子里有一辆废弃的小电车,周さん(还是叫周ちゃん呢?要不就叫周さん吧)去过那,但是当我看到门票600日元的时候就没进去。实际上在《古都》里记载的那个小院子里种了很多樱花,据说是京都最好看的。还有一个小池塘,水木真一躺在池塘的旁边,千重子站在他的旁边。那天的一切都太匆忙了,周さん的那个旧书店也没有留意。我的一路旅行,除了巡礼其他好像都在受着她的指引。或许是美好总有共通。不知道她在递交朱印帐的时候会说什么。

    我看到《古都》里各种熟悉的名字,四条、祇园、乌丸……我或许从那里匆匆路过,或者捂着肚子慢慢走过。我愿意花1000日元在唐招提寺里逛一小圈,在那里存放着鉴真像的小阁子门口挂的绳子突然断了,打在了旁边一个年轻女孩的身上。那几天的风都很大。一个日本老人把它重新系好,我因为不怎么会交流,只能听着他嘴里说着一些我似懂非懂的句子,也没能够上手帮忙。在离开寺庙的时候,我被用英语叫住给两个老人拍照,但是突然又来了一个日本老人自告奋勇要给他们拍,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办,在那里呆了一会儿,直到他们拍完点头这些之后才安心地离开。


    京都、奈良几乎就是一体啊。由于是从南向北坐近铁到京都站,甚至认为东寺都是京都以外的景点,丝毫没有察觉自己早就深处京都。

    爬稻荷山的那一天的晚上,因为无处可去,又去了一遍京大。从后门溜进去,半路上遇到两个国人,并询问他们图书馆在哪。他们在化学楼门口拍照,是相关专业的学生或者老师吧。但是那一天我也没有溜达太久,但拍照却大胆了许多。现在那里已经成了替代南大的梦校,不是因为具有很多个诺奖或者其他之类的,而是因为那样我就可以真正生活在京都。


    某一个场景,我基本上已经忘了在哪儿了,女高中生,在电车上,手里没有拿着手机。我在右侧着的车门上,和她对视了好多次。应该是单马尾吧。我现在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了,车厢摇摇晃晃的。或是在琵琶湖线上?不对,琵琶湖线很挤,其间上来了几个女高中生,手里拿着长弓。在那趟电车上,我一直在练下车的时候喊的话,但最后也只喊了前半句。在近江八幡下了车。是在近铁上吗?在大和西大寺,曾看到很多高中生。印象里车窗外的天是白色的,肯定不是地下铁。大阪环状线我在车头看开电车,肯定也不是那里。早上的京阪本线稻荷的也不太可能,因为实在是太早了,高中生还没有上学。不对,那天我或许坐的是东西线,我早就忘掉了。在第一天下午的南海电车上,第一次看到打扮成这样的活人,粉色的头发,比较高吧,但这些不久之后在涩谷和池袋就看得够了。

    到底是在哪儿呢?现在排除下来,要么是在近铁线上,要么是第二天去宇治的JR线上,要么是在东京。在东京的哪一条线路上,有一对高中情侣,女生妆化的非常耐看,我那天站在靠左侧的车门上。现在正后悔当时没有及时记录下来这些东西。只有一次记得异常清楚。在东京,有一天晚上坐山手线回去的路上,应该是第一天,因为第一天买了JR的通票,有个女生睡觉时一直往我肩上靠,他男朋友把他拉了很多次,我只能带着口罩一言不发地玩手机。中途她还给我笑着道歉了一下,最后为了不再往我这靠她直接睡在男朋友肩上。那前面的几次又是怎么回事呢?(笑)


    我现在只是努力的回忆一些旅行中的细节,像那些太过直观的印象,我也现在不想写下。一些最细致的感知,比如甚至像在奈良酒店里泡汤时,对面的男人长得很像一个小学同学的爸爸。把脖子及以下全部泡都到水里。他那样泡着看着好像挺享受的,后面每一次我基本上也就像他这么泡。

    在乌丸御池的酒店带着冰饮料进浴缸,望着头顶的两个大灯泡,原来一天又这样过去了吗?(饮料首选罗森里面才有卖的柠檬味芬达,但是乌丸御池附近的所有便利店都找过了没有卖的,只有奈良和东京有,于是在京都的三天分别就是一点味道都没有的气泡水还有功能饮料味的汽水,还有在去菟道高中路上711里买的橙子果汁汽水,酸的要死)第一天我还带着手机进去,后面索性都不带了。在东京的酒店也差不多,只不过那个时候已经变成了倒计时。


滋贺

    近江八幡。那天非常冷,京都的雪差不多化了,近江的大雪却仍在下。一路上都是戴手套和脱手套的重复动作。只有一条铁轨的近江本线,车子开得非常摇晃,而且一个小时才一班。电车里到处都是水渍。车厢里只有我们两个外国人。丰乡站没有改札口,上了车要拿整理券。在车站里面两个美国人向我们问路,问我们到彦根的车在哪里坐,最后把我们当成了日本人,我和他们说我们是中国来的,女生最后用中文说了句“谢谢”,让我突然忘了怎么回。


关西

    我努力地抓住我在关西经历了一切。奈良酒店令人舒适的吸烟室,晚上去吃饭的路上遇到了商场和跑步者,当然还有一个天桥下面的警示牌,告诫行人不要横穿马路。在平城宫迹门口的长椅,似乎在那里停下来歇了一会儿,还有清晨冷清的空气和冰得无处安放的双手。

    每次越是想到这些,就越觉得不可思议。原来我真的见过那些吗?在御池路上走时感叹“这样的格局和国内也差不多吗?”,但是转到小巷子里,地上写着巨大的“止まれ”,四处的电线杆和告示牌,以及路上低着头靠左从行走的路人,才意识到这一切都已经发生、实现。在南海电车上车窗外的小房子,车上上来日本人,那种感觉是不可能忘掉的吧。


宇治

    京都的很多地方我只是匆匆地游历。那么多地方,只有稻荷和宇治我是认真体验的,虽然宇治甚至连平等院都没有去。但在大吉山的黄昏之时遇到的老外两个吹双簧管的日本人,和路上顺了一路的同好,足以让我在昨晚的被子里泪流满面。

    去宇治的JR电车上一开始很挤,却被我们找到了座位。在稻荷站的车厢里人其乎都被清空,那时已经将近11:30。之后路上的车厢的对面坐着四个女生,一眼就认出来是韩国人。我们在她们对面聊着韩国有什么好玩的,不时也打量一下,果然和印象里的韩国人长得一模一样。

    电车开过与宇治川时,我们已经看到了我们想要看到那两座桥,从京都到木幡的电车是横着的座位,从黄檗到宇治好像又没找到座位,中间还做了一小段从木幡到黄檗的一站路车厢格局却变成一排一排的座位。我们两点后才到达宇治。中间去了高中,又在某个麦当劳吃了一顿。旁边坐着几个日本老太太,对面又是几个初中生,穿着中山装。那顿吃的相当便宜,就是点餐的过程比较曲折,店员说了很多遍才听出来在问我要喝什么。

    我们到宇治的时间刚刚好,要不然就碰不到王さん了,后来的一路有一半的快乐都来自于和他的相处吧。在宇治公园仔细找角度拍照巡礼,在宇治神社里买朱印帐,王さん买了一个粉色的。在大吉山那一侧的河岸旁的一个小停车场里躲着抽烟,当然还有在宇治桥上陪我疯跑。那一天是整趟旅行中最尽兴的一天。晚上在那里吃饭,凭着自己散装的日语和老板娘畅聊。喝过酒后,我发现一张照片在那家店里忘了拍,急忙一个人跑回去。走了进去,老人似乎没认出来我。我和他解释刚刚在这里吃过饭,现在想进去再补一张照片。把网上的照片给他看,不知道他有没有理解,最后还是领我进去了,看到里面的老板娘之后一下就放心下来,相互笑了笑就解决了一切。在京阪宇治后面的纪念碑那里,我们对着纪念碑鞠了一躬,然后默哀。王さん鞠了三个。那边是一块草地,旁边的京阪电车停在那里迟迟没有开走。晚上的车站空旷而安静,整体像一座礼堂。我们在中书岛坐错了车,直接坐到了淀站。在电梯旁边,我们一起感叹这次旅行的奇妙。最后的最后,在京都站,王さん一直送我们到地下铁进站口。“有缘再见!”,我们互相这样告别。


还是京都

    我很想再抓住一些写下来,但是那些记忆在慢慢地破碎。从祇园出来,向花间小路走的路上,面对四条大街所看到的那个样子。周围中国人的声音。当然还有在某条小巷子里面走错了路,进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从出町商店街回来的路上,在今出川地铁站的门口,那是一个十字路口,呼呼下着的雪,被打湿的街道,独自一人的漫步,似乎像是在完成什么,或者是在做什么梦。

    京大后门书店里帮我找了半天书的老太太,饺子的王将坐在我右边看起来是大学生的小哥,楼上的台湾人,用奇怪好玩的声调报站的公交车司机,唐招提寺东口的公交站里看到的骑自行车的向东边拐男人,还有公交站里两个戴着帽子的女生,在便利店给我换零钱用纸认真演算的老人……我好像还有很多可以记住。在稻荷山上遇到两只小猫……

    关西我只能写这么多了。我一边看《古都》一边写这些,但是《古都》的故事却戛然而止了。